词典

纠纷的意思

jiū fēn

纠纷

2025年3月16日 14:01修改

拼音jiū fēn

1.纠纷常用意思: 纠缠不清的事情。

词性名词
近义词 纷争 , 争端 , 纠葛 , 瓜葛
例词引起纠纷
例词纠纷不断

例句 1.同学之间要注意团结,不能因为一些小事就闹纠纷。
2.这位和事佬妥善地处理了这场邻里纠纷。

纠纷引证解释

1. 交错杂乱貌。

1. 岑崟参差,日月蔽亏,交错纠纷,上干青云。 汉 《子虚赋》 司马相如
2. 山阜相属,含溪怀谷;岗峦纠纷,触石吐云。 晋 《蜀都赋》 左思
3. 重崖下萦映,嶚峣上纠纷。 唐 《神龙初废逐南荒途出郴口北望苏耽山》诗 沈佺期

2. 纷忧;杂乱。

1. 勔以世路纠纷,有怀止足,求东阳郡。 《宋书·刘勔传》
2. 详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云身毒,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 唐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 玄奘
3. 不则彻底奋斗,做个纠纷的人生之战士与丑恶的社会交绥。 《文艺论集续集·我们的文学新运动》 郭沫若

3. 犹纠缠。

1. 细事纠纷,要政委弃。 清 《潜书·权实》 唐甄
2. 我们要以页计,他们要以字数计,即此一端,就纠纷了十多天,尚无结果。 《书信集·致孟十还》 鲁迅

4. 争执的事情。

1. 这一对夫妇有了两个女儿,生活虽不算宽裕,家庭中却没有纠纷。 《关于〈春天里的秋天〉》 巴金
2. 今天又有一起打群架的,据说是为了一只家鸽,惹起非用武力解决不可的纠纷。 《茶馆》第一幕 老舍
3. 也有两件不准的,那就是有破绽,一件是假岁数报得太不相称,一件是从前有过纠纷。 《登记》 赵树理


纠纷是什么意思

1. 纠纷的定义是什么?

纠纷是指两个或多个个体或团体之间因利益、权利、观点等不一致而产生的争议或冲突。这种争议可能涉及法律、经济、社会或个人关系等多个方面。纠纷的解决通常需要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来进行。

2. 常见的纠纷类型有哪些?

常见的纠纷类型包括:

  1. 民事纠纷:如合同纠纷、财产纠纷、婚姻家庭纠纷等。

  2. 刑事纠纷:涉及犯罪行为的纠纷,如盗窃、伤害、诈骗等。

  3. 行政纠纷:公民与政府机关之间的纠纷,如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等。

  4. 劳动纠纷:劳动者与雇主之间的纠纷,如工资、劳动合同、工伤赔偿等。

  5. 商业纠纷:企业之间的经济纠纷,如合同违约、知识产权侵权等。

  6. 邻里纠纷:如噪音、排水、土地界限等问题引发的纠纷。

  7. 消费者纠纷: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纠纷,如产品质量、服务问题等。

这些纠纷类型涉及不同的法律领域,通常需要通过协商、调解或诉讼等方式解决。

3. 如何有效预防纠纷的发生?

要有效预防纠纷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明确沟通:确保所有相关方的沟通清晰、准确,避免误解和信息不对称。

  2. 制定清晰的规则和协议:在合作或交易前,明确各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并形成书面协议。

  3. 保持透明:在决策和执行过程中保持透明度,减少猜疑和不信任。

  4. 建立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和处理各方的反馈,及早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5. 培养良好的关系:通过尊重、理解和包容来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减少冲突的可能性。

  6. 法律合规:确保所有行为符合相关法律法规,避免因违法而产生的纠纷。

  7. 培训和教育:通过培训提高相关方的法律意识和沟通技巧,增强预防纠纷的能力。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纠纷发生的风险,促进和谐的合作关系。

4. 解决纠纷的常见方法有哪些?

解决纠纷的常见方法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协商是双方直接沟通,寻求共识;调解是通过第三方协助双方达成协议;仲裁是由第三方仲裁员作出具有约束力的决定;诉讼则是通过法院进行法律裁决。每种方法各有优缺点,选择取决于纠纷的性质和双方的需求。

5. 纠纷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是什么?

纠纷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法律关系的核心问题:纠纷通常是法律关系的核心问题,涉及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争议。通过解决纠纷,可以明确各方的法律责任和权益。

  2. 法律适用的实践场景:纠纷是法律规则和原则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场景。通过处理纠纷,可以检验和解释法律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3. 法律发展的推动力:纠纷的解决往往推动法律的发展和进步。通过法院判决、仲裁裁决等方式,可以形成新的法律规则或解释,影响未来的法律实践。

  4. 社会秩序的维护:妥善解决纠纷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可以防止冲突升级,促进社会和谐。

总的来说,纠纷在法律关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不仅是法律实践的重要内容,也是法律发展和社会秩序维护的关键环节。

6. 国际纠纷的解决机制是怎样的?

国际纠纷的解决机制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1. 外交谈判:这是最常用的方法,涉及双方或多方通过对话和协商来解决问题。外交谈判可以是双边的,也可以是多边的,通常在国际组织或第三方的协助下进行。

  2. 调解:在调解过程中,一个中立的第三方(如国际组织或国家)介入,帮助各方找到共同点并提出解决方案。调解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有助于促进对话和理解。

  3. 仲裁:仲裁是一种法律程序,涉及双方同意将争议提交给一个独立的仲裁庭,由仲裁庭作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裁决。仲裁通常用于商业争端,但也可以用于国家间的纠纷。

  4. 国际法院:国际法院(如联合国国际法院)是解决国家间法律纠纷的主要司法机构。国家可以将争议提交给国际法院,法院的判决具有法律约束力,但需要各方自愿接受法院的管辖权。

  5. 国际组织: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WTO)等,通过其内部机制和规则来解决成员国之间的纠纷。例如,WTO有专门的争端解决机制来处理贸易争端。

  6. 武力解决:虽然不鼓励,但在某些情况下,国家可能会选择使用武力来解决争端。然而,根据国际法,武力的使用通常被视为最后手段,并且必须在自卫或得到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进行。

这些机制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具体取决于纠纷的性质和各方的意愿。

7. 纠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有哪些?

纠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1. 对个人的影响

  2. 心理压力:纠纷常常导致焦虑、愤怒和沮丧等负面情绪,影响心理健康。

  3. 人际关系紧张:纠纷可能破坏与家人、朋友或同事的关系,导致孤立和信任缺失。

  4. 经济损失:法律纠纷或合同纠纷可能导致财产损失或承担高额的诉讼费用。

  5. 生活品质下降:长期的纠纷可能影响工作表现、家庭生活和个人幸福感。

  6. 对社会的影响

  7. 社会和谐受损:纠纷可能导致社会群体之间的对立和分裂,破坏社会凝聚力。

  8. 资源浪费:处理纠纷需要消耗大量的社会资源,包括法律、行政和人力资源。

  9. 法律负担增加:大量纠纷可能使司法系统超负荷运转,影响其他案件的审理效率。

  10. 社会信任下降:频繁的纠纷可能削弱公众对法律和制度的信任,影响社会秩序。

因此,妥善处理和解决纠纷对于维护个人和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