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审判的意思

shěn pàn

审判

2025年3月11日 16:51修改

拼音shěn pàn

1.审判常用意思: 审理案件并做出判决。

词性动词
近义词 审理 , 审讯

例句 1.法官正在审判一桩重大的违法案件。
2.我国的刑事审判监督程序发挥了重要的纠错功能。

审判引证解释

1. 审理案件并加以判决。

1. 萧山县人来度,官滇中。尝睡去,于冥中列坐审判世间事,亦有千古未结之案。 清 《广阳杂记》卷二 刘献廷
2. 这位女教师不得不受审判,争辩的结果,反得知审判官中每人至少也得七份口粮呢。 《赤都心史》十九 瞿秋白

2. 引申为检验评价。

1. 在事实的靠得住与否这一点上,观众最容易审判一个作家了。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一章五 洪深


审判是什么意思

拼音:shěn pàn

词性:动词/名词

解释:指法院对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的过程。作为动词时,表示对案件进行审理和判决的行为;作为名词时,指审理和判决的结果或过程。

例句:法院对这名罪犯进行了公正的审判。

近义词:审理、裁决

反义词:无

1. 审判的定义是什么?

审判是指在一个正式的司法程序中,由法官或陪审团根据法律和证据对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决的过程。审判的目的是确定被告是否犯有被指控的罪行,并据此作出相应的法律判决。审判通常包括控辩双方的陈述、证据的提交、证人的证词以及法官或陪审团的最终裁决。

2. 审判在法律体系中的作用是什么?

3. 审判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有哪些?

审判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包括法官、检察官、辩护律师、被告、原告、证人和陪审团(如有)。法官负责主持审判并确保程序公正,检察官代表国家或公众利益提出指控,辩护律师为被告提供法律辩护,被告是被指控的一方,原告是提出诉讼的一方,证人提供与案件相关的证词,陪审团在某些案件中负责裁定事实。

4. 审判的公正性如何保障?

审判的公正性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保障:

  1. 独立司法:法官在审判过程中应保持独立,不受任何外部压力或干扰,确保判决基于法律和事实。

  2. 公开透明:审判过程应公开进行,允许公众和媒体监督,确保程序的透明性。

  3. 法律平等:所有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无论其社会地位、财富或背景,都应享有同等的法律权利和保护。

  4. 程序正义:严格遵守法律程序,确保当事人有充分的机会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提供证据。

  5. 上诉机制:当事人对判决不满时,可以通过上诉机制寻求更高一级法院的复审,确保错误的判决能得到纠正。

  6. 法官和律师的专业素养:法官和律师应具备专业知识和道德操守,确保审判过程的高质量和公正性。

  7. 监督机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如司法审查和监察机构,防止司法腐败和滥用权力。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审判的公正性,维护司法公信力。

5. 审判与仲裁的区别是什么?

审判和仲裁是两种不同的争议解决机制,主要区别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机构性质

  2. 审判是由国家司法机关(如法院)进行的,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

  3. 仲裁是由仲裁机构或仲裁员进行的,通常基于双方当事人的协议。

  4. 法律依据

  5. 审判依据的是国家法律,法官必须依法判决。

  6. 仲裁依据的是双方当事人的仲裁协议和相关仲裁规则,仲裁员可以依据法律或双方约定的其他规则进行裁决。

  7. 程序公开性

  8. 审判通常是公开的,除非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等特殊情况。

  9. 仲裁程序通常是保密的,除非双方当事人另有约定。

  10. 裁决执行

  11. 法院的判决具有强制执行力,败诉方必须履行。

  12. 仲裁裁决也具有法律效力,但需要通过法院的确认才能强制执行。

  13. 费用和时间

  14. 审判程序通常较为正式和复杂,费用和时间成本较高。

  15. 仲裁程序相对灵活,费用和时间成本可能较低,但具体情况取决于仲裁机构和案件复杂性。

  16. 上诉机制

  17. 法院判决通常可以上诉,进入二审或更高审级。

  18. 仲裁裁决一般是一裁终局,当事人不能上诉,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申请撤销或不予执行仲裁裁决。

总的来说,审判是国家司法权力的体现,而仲裁则更注重当事人的自主选择和灵活性。

6. 审判的历史发展是怎样的?

审判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

  1. 古代审判:在早期人类社会,审判通常由部落首领或宗教领袖进行,依赖于习惯法和宗教信仰。例如,古埃及和巴比伦的审判受到宗教法规的约束。

  2. 古希腊和古罗马: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审判逐渐制度化。古希腊的公民陪审团和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是早期法律体系的重要代表。

  3. 中世纪:在中世纪欧洲,审判受到教会法和世俗法的双重影响。宗教裁判所在此期间扮演了重要角色,审判过程往往带有宗教色彩。

  4. 近代启蒙时期:随着启蒙思想的传播,审判制度开始强调理性、公正和人权。例如,英国的普通法体系和美国的宪法体系在这一时期形成。

  5. 现代审判:现代审判制度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注重程序正义和证据规则。国际法庭和跨国审判也在全球化背景下逐渐发展。

总体而言,审判的历史发展反映了人类社会对公正和秩序的不断追求,逐渐从依赖个人权威转向法律和制度的约束。

7. 审判在不同法律体系中的差异有哪些?

审判在不同法律体系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法律体系类型

  2. 大陆法系(民法法系):以成文法为主,法官主要依据法典和法规进行判决,判例的约束力较弱。

  3. 普通法系(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法官在判决时参考先前的判例,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

  4. 审判程序

  5. 大陆法系:审判程序较为正式和结构化,法官在审判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律师的角色相对较小。

  6. 普通法系:审判程序较为灵活,律师在诉讼中扮演重要角色,法官更多是仲裁者。

  7. 证据规则

  8. 大陆法系:证据的收集和提交主要由法官负责,证据规则较为严格。

  9. 普通法系:证据的收集和提交主要由双方律师负责,证据规则较为宽松。

  10. 陪审团制度

  11. 大陆法系:陪审团制度较少使用,法官单独或与陪审员共同审理案件。

  12. 普通法系:陪审团制度较为常见,特别是在刑事案件中,陪审团负责事实认定。

  13. 法律解释

  14. 大陆法系:法律解释主要由法官根据法典和法规进行,解释较为固定。

  15. 普通法系:法律解释更为灵活,法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先例进行解释。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法律体系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影响了审判的方式和结果。

8. 审判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

审判的未来发展趋势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技术应用: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审判过程中可能会更多地采用这些技术来辅助法官进行案件分析、证据评估和法律条文检索,从而提高审判的效率和准确性。

  2. 司法透明:未来审判可能会更加透明化,通过公开庭审记录、判决书等方式,增加司法过程的公开性和公正性,提升公众对司法系统的信任。

  3.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除了传统的法庭审判,未来可能会更多地采用调解、仲裁等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减少司法资源的消耗,并更快速地解决纠纷。

  4. 跨境合作: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国案件的数量可能会增加,因此未来审判可能会更加注重国际司法合作和协调,以确保法律的一致性和公正性。

  5. 法律适应性与灵活性:随着社会和经济环境的变化,法律体系可能会更加注重适应性和灵活性,以便更好地应对新兴问题,如科技发展带来的法律挑战。

这些趋势可能会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以不同的速度和方式发展,具体取决于当地的法律体系和社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