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7日 05:10修改
例句
1.令高足学养丰富,见识广博,是位杰出的人才。
2.他是王教授的高足,让他做这些真是大材小用。
1. 良马;骏马。汉驿马分高足、中足、下足三等。高足最上。
引
1.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
2. 取路无高足,随波适下流。
唐
《高斋闲望言怀》诗
张九龄
3. 高足在旦暮,肯为南亩俦。
唐
《秋夜独坐怀内弟崔兴宗》诗
王维
2. 高才弟子。
引
1. 高阳许静民,镇军参军,善隶、草,羲之高足。
南朝 宋
张彦远
2. 仇云凤者,某父之高足也。
明
《犹及编》
朱元弼
3. 〔他〕比第一幕的那个孩子长得结实些,是该校著名教授詹尼斯基最得意的一位高足。
《萍踪寄语》一一四
邹韬奋
拼音:gāo zú
词性:名词
解释:指高水平的弟子或学生,通常用于称赞某人的弟子或学生在某方面表现优异,技艺高超。
例句:这位大师的高足在比赛中表现非常出色,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近义词:得意门生、高徒
反义词:无
在汉语中,“高足”通常用来尊称别人的学生或弟子,表示对其的敬意。例如,称某人为“某某先生的高足”,意思是此人是某某先生的学生,且带有一定的赞誉之意。
在古代文献中,“高足”一词主要有以下几种使用场景:
指代优秀的学生或弟子:常用于形容在学问、技艺等方面表现卓越的学生或弟子。例如,某位学者的“高足”意味着其最出色的弟子。
形容骏马或良马:在古代文学作品中,“高足”也用来指代高大、健壮的马匹,尤其是用于骑乘或拉车的良马。
比喻杰出的人才:有时也用来比喻在某领域表现突出的人才,类似于“翘楚”或“精英”的含义。
这些用法反映了“高足”一词在古代文学中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高足”和”高徒”都是用来形容学生的词语,但它们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高足:这个词通常用来尊称别人的学生,带有一种尊敬和礼貌的意味。它强调的是学生在某位老师门下的地位和成就,常用于正式场合或书面语。例如:“他是某位名师的高足。”
高徒:这个词则更多地强调学生在学习上的成就和表现,通常用来形容学业优秀或有突出表现的学生。它更侧重于学生的能力和成绩,而不一定带有尊称的意味。例如:“他是某位名师的高徒,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总结来说,”高足”更侧重于尊称和礼貌,而”高徒”更侧重于学生的成就和能力。
“高足”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这个词汇通常用于较为正式或文学化的语境中,用来尊称对方的得意门生或优秀弟子。在日常口语或现代书面语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更为通俗的表达方式,如”优秀学生”或”得意门生”。因此,”高足”在现代汉语中属于较为少见的词汇,主要在特定的文化或学术场合中使用。
是的,“高足”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含义可能会有差异。在中国文化中,“高足”通常是对他人学生的尊称,意指他们学识渊博、技艺高超。而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表达,或者类似的词汇可能有不同的含义或用法。因此,理解“高足”的含义需要结合具体的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