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弟子的意思

弟子

2025年2月27日 05:30修改

拼音dì zǐ

1.弟子常用意思: 学生;徒弟。

词性名词
近义词 学生 , 门生 , 高足 , 徒弟
反义词 老师 , 师傅 , 师父

例句 1.孔子当年认为弟子不分贫富,而有教无类。
2.站在旁边的那个青年是这位绘画大师的嫡传弟子。

弟子引证解释

1. 为人弟者与为人子者。泛指年幼的人。

1. 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易·师》
2.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论语·学而》
3. 自卿大夫之弟子,与凡民之秀者,皆上之人置师以教之。 清 《送唐先生南归序》 曾国藩

2. 学生。

1. 哀公问曰:“弟子孰为好学?” 《论语·雍也》
2. 与老者言,言使弟子。 《仪礼·士相见礼》
3. 帝先备弟子之仪,使酺讲《尚书》一篇,然后修君臣之礼。 《后汉书·张酺传》
4. 所得非一师,为之师者多自以为不及也,澄犹执弟子礼恭甚。 宋 《郭府君墓志铭》 叶
5. 愿委贽为弟子,肯收录否? 清 《夜谭随录·双髻道人》 和邦额
6. 其亲授业者为弟子,转相传授者为门生。 宋 《后汉孔宙碑阴题名》 欧阳修
7. 今文经学是官学……如蔡玄教授经学,门徒(亲受业的高第生称弟子,转相传授不直接受业的普通学生称门生,统称为门徒或诸生)常有千人。 《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十节 范文澜

3. 称道教、佛教的徒众。亦为徒众、信徒自称。

1. 然,天师既哀弟子,得真言不讳,君贤则臣多忠,师明则弟子多得不讳而言。 《太平经·上善臣子弟子为君父师得仙方诀》
2. 巨鹿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奉事黄老道,畜养弟子,跪拜首过,符水咒说以疗病。 《后汉书·皇甫嵩传》
3. 小僧法聪,是这普救寺法本长老座下弟子。 元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 王实甫
4. 长老说罢,唤过鲁智深近前道:“吾弟子此去,与汝前程永别,正果将临也。” 《水浒传》第九十回
5. 童儿叩头道: 弟子在丹房里拾得一粒丹。 《西游记》第五二回
6. 大慈大悲的观世音,弟子吃斋念佛,谢你老人家保佑了我的儿子。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十章 杨沫

4. 弟弟的儿子。

1. 弟子玚璩,并以文才称。 《后汉书·应劭传》
2. 邓攸始避难,于道中弃己子全弟子。 南朝 宋 《世说新语·德行》 刘义庆

5. 古时称戏剧、歌舞艺人。

1.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唐 《长恨歌》 白居易
2. 开元二年,玄宗……选乐工数百人,自教法曲于梨园,谓之皇帝梨园弟子。至今谓优女为弟子,命伶魁为乐营将者,此其始也。 宋 《演繁露》卷六 程大昌
3. 弟子教成月娥笑,能得花前听几回! 清 《题梨园图》诗 孙枝蔚

6. 宋元时也用以称妓女。

1. 近世择姿容,习歌舞,迎送使客侍宴女子,谓之弟子,其魁谓之行首。 宋 《萍洲可谈》卷三 朱彧
2. 卖弄的有伎俩,卖弄的有艳姿,则落的临老来呼弟子。 元 《谢天香》第一折 关汉卿
3. 恋着那送旧迎新泼弟子。 元 《酷寒亭》第一折 杨显之


相关词 关门弟子 入室弟子 私淑弟子 梨园弟子 高足弟子

弟子是什么意思

拼音:dì zǐ

词性:名词

解释:指跟随某位老师或师傅学习的学生或学徒。通常用于表示对老师的尊敬和从属关系。

例句:孔子有许多著名的弟子,他们在儒学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义词:学生、学徒

反义词:老师、师傅

1. 弟子的定义是什么?

弟子通常指跟随某位老师、导师或宗教领袖学习的人。在古代,弟子不仅学习知识和技能,还可能继承老师的衣钵或传统。在现代,弟子一词也常用于形容那些在某个领域或技艺上跟随导师深入学习的人。

2. 在不同宗教中,弟子的角色有何不同?

在不同宗教中,弟子的角色和职责因宗教教义和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几种主要宗教中弟子的角色:

  1. 基督教

  2. 在基督教中,弟子通常被称为“门徒”,他们追随耶稣基督的教导,传播福音,并实践基督的教诲。门徒的角色包括学习圣经、参与教会活动、传教和帮助他人。

  3. 佛教

  4. 佛教中的弟子(也称为“比丘”或“比丘尼”)是通过出家修行来追求觉悟和解脱的人。他们遵循佛陀的教导,修习禅定、戒律和智慧,以达到涅槃的境界。在家弟子则通过持戒、布施和修习佛法来积累功德。

  5. 伊斯兰教

  6. 在伊斯兰教中,弟子被称为“门徒”或“学生”,他们跟随穆罕默德的教导,学习《古兰经》和圣训,并按照伊斯兰教法生活。他们的角色包括祈祷、斋戒、施舍和朝觐,同时也要传播伊斯兰教义。

  7. 印度教

  8. 在印度教中,弟子的角色因教派和导师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弟子通常跟随一位古鲁(导师),学习吠陀经典、瑜伽和冥想等修行方法。他们的目标是获得精神解脱和与神的合一。

  9. 道教

  10. 在道教中,弟子跟随道教师父学习道教的经典和修炼方法,如炼丹、气功和符咒等。他们的目标是追求长生不老和与自然和谐共处。

总的来说,弟子的角色在各宗教中都是通过学习和实践教义,追求精神成长和解脱。虽然具体的形式和内容不同,但核心目标通常是相似的。

3. 弟子与师父的关系通常是如何建立的?

弟子与师父的关系通常是通过正式的拜师仪式建立的。在这一过程中,弟子表达对师父的尊敬和学习的意愿,师父则接受弟子并承诺传授知识和技能。这种关系建立在相互信任、尊重和责任的基础上,弟子需遵守师父的教导,师父则负责指导弟子的成长和进步。

4. 弟子在修行或学习过程中需要遵循哪些准则?

在修行或学习过程中,弟子通常需要遵循以下准则:

  1. 专注与坚持:保持专注,不轻易被外界干扰,坚持长期的学习和修行,逐步提升自己。

  2. 谦逊与开放:保持谦逊的态度,虚心接受指导和建议,同时对新的知识和观点保持开放的心态。

  3. 自律与自省:严格要求自己,遵守修行的规则和学习的计划,同时定期自省,发现并改正自己的不足。

  4. 尊重师长与同道:尊重师长和同道的经验和智慧,虚心向他们学习,同时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

  5. 实践与应用:将所学知识和修行方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通过实践来验证和巩固所学。

  6. 保持正念与善心:在修行和学习中保持正念,培养善心,避免负面情绪和行为的干扰。

  7. 持续学习与进步:不断追求进步,不满足于现状,持续学习和探索新的知识和修行方法。

这些准则有助于弟子在修行或学习过程中保持正确的方向,逐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境界。

5.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弟子与师父的故事?

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弟子与师父的故事,以下是其中几个经典例子:

  1. 孔子与颜回: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以其德行和好学著称。孔子曾称赞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他继承了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并进一步发展了自己的哲学体系。柏拉图的著作中经常提到苏格拉底的对话,这些对话成为了西方哲学的重要基石。

  3. 达摩与慧可:达摩是禅宗的创始人,慧可是他的弟子,也是中国禅宗的第二代祖师。传说慧可为了向达摩求法,自断一臂以示诚心,最终得到达摩的认可和传授。

  4. 王阳明与徐爱: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徐爱是他的得意弟子之一。徐爱不仅继承了王阳明的心学思想,还积极传播和发扬这一学说。

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师父与弟子之间的深厚情谊,也体现了他们在思想和学问上的传承与发展。